校友风采

心中永远的附小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03    阅读量:


心中永远的附小

每次回华科,总喜欢绕到附小门口的路上,看看那棵大松树和红色的围墙,就像看望一个老朋友那样。在我心里,附小的校园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水晶城堡,储存着我童年的美好时光。

回想小学生活,第一个跃入脑海的影像永远是关于“诗”和“书”。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一角认真地抄写着什么,字迹不算优美但倒也工整。那时,刘老师让我每天在黑板上抄一首诗词,带领大家读并简单讲解。就这样,我抄《雨霖铃》,抄《西江月》,后来我的“业务”又拓展至先秦哲学,我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抄“上善若水”。我喜欢这份任务,虽然我那时并不懂笔下的这些文字意味着什么,现在也未必懂了。但当我背上行囊,远离家乡去求学,闭上眼却总仿佛又变成了那个必须踩着凳子才能够着黑板的小女孩,周身被那些熟悉的语句环绕,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股暖暖的、淡淡的香樟树的味道。

另一个画面则是关于“降落伞”的,那是四年级时举办的“鸡蛋撞地球”活动——我们自己想办法,让从四楼扔下的鸡蛋在砸到地面后完好无损。当其他同学为鸡蛋包上厚厚的海绵,我却用报纸、线和纸杯为鸡蛋制作了一顶“降落伞”。那一天,我们排着队站在四楼的连廊上,按顺序放开手,让鸡蛋落下。我永远记得我的“降落伞”晃晃悠悠,不紧不慢地向下飘,稳稳地落在地上。那短暂的几秒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我不知道什么是“发明”,什么是“科学”,但我觉得这种另辟蹊径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激励着我在之后的人生中渴望去探寻,去求索,去追逐那些也许并不显而易见却又极其美丽的真理。也许,和“降落伞”一同飞舞的,还有一个孩子的无尽的探索欲和想象力吧。

我好像已不记得附小的课堂上教授了什么知识,但那段时光带给我的感觉却从未散去。那是一种温暖的、放松的感觉,是“十佳文明之星”选票上同学们给我写下的留言,是乒乓球队里大家齐心协力拿下的那个区第一,是每周都期待的选修课和每年都盼望的六一游园节。那种感觉逐渐化为-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永远在那里的自信与底气。

附小给了我一个无比快乐的童年,教会了我“文明”“善良”,给我一种“温良”的厚重力量;她让我从此爱上“诗书”,爱上思考,敢于表达,也敢于追梦。我以为我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以至于那段时光早已模糊,但她其实早已融入了我的血脉、思想和信仰,给我向前的每-步提供支撑。

回头看去,附小一直在那里,也永远在我心里。

 

(作者:周子瑄 2016届毕业生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邮政编码: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