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仰望知识的星空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03    阅读量:


仰望知识的星空

虽然已毕业了十余年,但在附小学习、生活、求知的经历一直是我记忆中的一块精神宝地。附小在我童年里种下的科学与创新的火种,指引着我不断前进。

我还记得在附小的科学课和校园里发现科学之美。我对于附小的科学课一直记忆犹新。在还没有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学科概念的时候,附小的科学课就是我在科学探索方面的启蒙火种。我喜欢在科学课的教室内做有趣的实验,看物质和物质之间发生奇妙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我也喜欢在科学课的教室外瞻仰各个有名的科学家的雕塑画像,还有摆弄楼内各种神奇的大型仪器。当时主讲科学课的朱老师一直鼓励我们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我记得我在附小用望远镜观星,研究月亮表面的纹理;用锡纸和墨镜自制的特殊眼睛看日全食;和小伙伴们在附小操场的大树上观察白蚁;在同学自家的阁楼里收集蛇皮;还将爬喻家山时捡拾到的各种落叶制作成植物标本集……附小让我将科学探索的视线从教室内,一直延伸到教室外,在华科的校园里,在广袤的星空里,让我无数次被科学世界的瑰丽神奇所震撼。

我还记得在附小发现逻辑理性深度思考的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数学课在附小不仅仅是写满加减乘除题目的试卷和作业本;当时的数学王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自己动手的数学作业,比如自己制作日历,体会阴历阳历等等日历计时背后古老数学逻辑,还比如在生活中寻找有着斐波那契数列的动植物等等。因为这些有趣的作业,学习数学对我而言从来都不是无聊苦闷的,而是充满乐趣的。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逻辑之美,则是在三年级学习一元一次方程、鸡兔同笼等问题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我慢慢体会到“未知数”,“换元”这些符号的妙用,原来将具体的阿拉伯数字换成抽象的字母后能够对计算有如此大的帮助。其实不只是数学,在语文课上我也在班主任肖老师的引导下逐渐体会到了思维逻辑的美。小学的语文课的写作中,我们逐步接触了“叙事文”“散文”还有“议论文”。而肖老师在写“叙事文”阶段就经常鼓励我把对于生活中事物和情感的思考凝练成语言写出来,我记得我把从水仙花钻出蒜头形状的根比作灵魂在呐喊“我不再沉默了”,将星空的深邃广袤和父母对我们深沉的爱与情感联想在一起……这些小时候珍贵而奇妙的思想都被老师鼓励写在作文里。我想正是附小对我思维的培养,让我逐渐拥有独立思考、有逻辑的思考、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我在大学本科期间选择了哲学专业,现在想来可能也是受此影响。

我还记得在附小学习时对于知识探索的纯粹快乐,以及想象力无拘束的野蛮生长。我一直记得在汪老师的美术课上,我画了一条长长牙齿面目狰狞的鱼。其他同学都画的是或优美或可爱的小动物,但汪老师表扬我的画非常独特,还鼓励我参加比赛。在万老师的音乐课上,老师见我喜欢弹钢琴便把合唱室的钢琴让给我让我能中午练习。在卫老师的体育课上,我们滚铁环,跳长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玩耍。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程相比小学的课程难度和强度更大,但我一直没有让知识的艰深苦涩吞噬探索知识的热爱快乐。现在我选择了继续读博,用科学的方法、用最野蛮的想象力探索和推进人类的知识边界。我想这一切都来源都是童年记忆里,附小带给我的根植内心的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我每每放假回到华科时,都能看到附小外围每年一变颜色的彩色墙壁,还有围墙上尖顶的铁栏装饰,附小于我而言就像一个城堡,守护着我最初的好奇心与童趣。而我一直在城堡里仰望着知识的星空。

(作者:杨雨佳,附小20032009届学生; 2009-2015在武汉外校初中、高中就读,2015-2019在清华哲学系读本科,2019-现在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读硕博连读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邮政编码: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