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附小

我校首位特级教师的教育人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03    阅读量:


附小建校至今六十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附小人在片热土上的默默耕耘。附小的校园里,依然流传着他们曾经的传奇。汪石揆老师也许是这些传奇中最绚丽的一笔。汪石揆老师(1944-2000),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校工作,他是我校首位特级教师,也是我校分管教育教学副校长,主要从事科学教学工作。他在这儿坚守了一辈子,并为附小的教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我们采访了他的三位同事:汪清、冯回祥和王芩,试图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还原汪校长的教育人生,感受前辈流传下来的育人情怀。

女儿的“标杆”

在汪清老师的记忆里,父亲汪石揆是一个性格太好的人,从未见他发过脾气,总是笑呵呵的面对一切,荣誉也罢,困厄也罢,就在他淡淡的笑容里如烟飘过。汪清老师说,她和妹妹总为自己是父亲的女儿而庆幸不已。小时候,经常听到周围的小孩子被家长责骂,甚至看到他们被打,被罚跪在走道里,大人们似乎老喜欢用这种公告于天下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严格。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她和妹妹就会生出对父亲的无比的爱意——爸爸从来没有打骂过她们,他只会一遍又一遍的不厌其烦的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直到孩子明白为止。汪清老师笑着说,做父亲的学生也是幸福的吧,因为有一个从不知道发脾气的老师。

汪清老师告诉我们,她从小就想当老师,当一个父亲这样的老师。父亲对待工作可以用不分昼夜,废寝忘食来形容。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好晚饭,爸爸没回来;吃完晚饭,母亲收拾整理完,爸爸还没有回来。这个时候母亲就会一手牵着她,一手抱着妹妹,在昏暗的路灯的指引下,去学校找爸爸。整栋教学楼都已经被黑暗包围了,只有父亲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母亲心疼父亲,免不了埋怨他,他只是呵呵一笑,并不辩解什么。也有很多时候,他会把没做完的工作带回家,深宵的灯火是他的伴侣,他乐此不疲。

老师还清晰的记得,父亲带领学生们参加第一次全国的模型比赛时,所有的模型都是父亲带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的。父亲在家一次次的查资料,研究、比较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开心地跟家人分享他们探究的全过程,跃跃欲试、踌躇满志的样子至今仍历历在目。汪清老师说,汪校长也曾多次在饭桌上与家人聊学校的事情,兴奋地絮叨谁的论文又获奖了,谁参加比赛又取得了好成绩,要是今天他还健在,得知科学组发展得这么好,一定会抚掌大笑,喜不自禁的。

1988年,汪清老师终于得偿夙愿,成为了父亲的同事。就在这一年的夏天,父亲和另一位老师为了学校的事情骑着自行车在烈日下奔波,劳累过度的父亲因大面积心肌梗塞倒在了路上,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从那以后,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但身体的变化丝毫没有减损他工作的执著和认真,工作量没有减,工作的质量亦没有降。他仍然教育教学两项工作一肩挑,仍然执教科学课,自始至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仍然带领青年教师,听课评课不遗余力。可他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令汪清老师记忆深刻的是,上班时,病后的父亲很少走教学楼的主楼梯,而经常选择从后楼梯上楼。心脏受不住,让短短的三层楼梯变成了一段遥远而漫长的攀登过程。汪清老师说,父亲不想让同事们的脚步为搀扶自己而停留。于是,每天早晨,他佝偻着身子,在安静的教学楼后侧的楼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静悄悄地走向办公室。

2000年,汪石揆老师在那个早晨倒在校园的操场上,倒在了他奉献了一生的岗位上,再没有醒来。汪清说,对父亲来说,这也许是幸福的。可作为女儿及同事,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无法平静地去回忆那个清晨。而无论站在校园的哪一个角落,似乎总能见到父亲的笑脸,这让人觉得这所学校,这个校园,是那么的亲切,充满了温暖的情意,这也让每一天的工作变得格外有意义,似乎汪清的肩上不但有自己的梦想,还有肩负着父亲的希冀。

咱们的“老大哥”

数学老师冯回祥老师目前是我校的特级教师,与汪校长有20年的共事历程。提起汪校长,他就不断叨念汪校长的种种好,不忘汪校长对他业务上的帮助。

在冯回祥老师的眼中,汪校长就是一个老大哥,他写得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脚踏实地的做事,待人又极为谦和,事事处处替他人着想,是个德艺双馨的好老师。他是教科学的,眼光敏锐,思维开阔,看得远又舍得做,带领学生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活动,带着青年教师走出学校去赛课,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和教学,那是尽心尽力,绝无保留的。冯老师说,我们学校现在的特色是“科学与人文并重”,科学学科发展得这么好,与汪校长他们这一批前辈们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让冯老师非常感动的是,尽管汪校长是科学老师,但帮助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是一样的亲力亲为,倾囊相授。学校推选冯回祥老师参评特级教师时,汪校长已是湖北省评选较早的一批特级教师了,他不仅指导冯老师如何上好课,还教他如何整理材料,如何凸显出自己的特色,冯老师戏称,那是“手把手”的教。汪校长甚至亲自执笔为其整理材料。在冯回祥的眼中,汪校长俨然就是自己的老大哥,前后后仔仔细细的打理妥帖,很多细节的东西都是他想周全的。

老师说,现在学校进行青蓝工程,老中青传帮带能开展的这么如火如荼,与汪校长这一批批附小的老前辈们的品德和观念密不可分,正是有了代代相传的老传统,才有了今天附小人才辈出的好局面。

采访手记:

汪校长是我校首位特级教师,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在他故去十二年后,我才加入附小这个温暖的大集体。虽无缘与汪校长面对面交流,但经过这一系列的采访,其教育人生不只是对自我的一种洗礼,而且分明真切的感受到其育人情怀的存在和延续。汪清老师,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温柔亲切中不失大气,稳重踏实又格外低调,那谦和待人的处事风格中不难见到乃父风范;冯回祥老师,特级教师,数学科的领头羊,一边担任着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一边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教育教学中像个年轻小伙儿冲锋在前。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附小的教育者都各具特色,却又有着那么多的共同特点:热爱着这份职业,踏实努力,朴实谦逊,胸怀梦想,永不止步。这也许是特级教师汪石揆校长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备注:

口述者:汪清(我校在职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冯回祥(我校在职教师,数学特级教师)。  

采访人:周银浪、彭竞  

整理、执笔:周银浪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邮政编码: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