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附小

感怀她与附小的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03    阅读量:


和徐老师面对面坐着,认真聆听她讲述她在附小工作时候的故事,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为之感动,深受启迪,完完全全被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征服。透过历历在目的故事,我仿佛跟随徐老师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以校为家,开创附小体育教学新局面

老师自1973年来到附小以后,便把美丽的青春和满腔的热血献给了附小,献给了附小的孩子们。她在附小工作了20年,一直把附小当成自己的家,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辛勤耕耘着。

在那个信息、资源、设施、器材等资源都匮乏的年代,徐老师将自己的热情和韧劲儿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自己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视角将附小的体育教学一步步推向改革的浪潮。“认真备好每节课,努力上好每堂课”是徐老师的治学法宝。她认为体育课应该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多样化教学,于是她按照体育大纲的要求,根据附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精心制定计划,并按照计划一一落实。体育课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她课前要把场地划好,把课堂上要用的器材布置好,让学生一来就看到老师的态度很认真,布置地很美观,学生就愿意去上体育课。她的想法和做法真的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在她的体育课上很守纪律,从来没有吵闹现象。她从教20年,感觉附小的学生特别喜欢上体育课。一节体育课上完以后,学生还依依不舍地跑到她跟前向她问好、谈心,很是亲热,让徐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她把每节课的活动设计、心得反思和教学经验及时记载,并汇编成册,供其他老师学习和参考,形成附小特有的体育校本。也许“校本课程”就是从那时开始有雏形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也是从那时开始提出的,徐老师的加入让附小的体育学科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观。

以赛激趣,开启附小传统活动新征程

老师在担任组长时,每年都要开展课外活动。运动会,三跳比赛,尤其是传承至今的冬季三跳比赛,学校非常重视。徐老师开玩笑说“开展冬季三跳比赛就等于发给学生一件棉衣”。为什么这样说呢?通过三跳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内学三跳技能,课外练习三跳,通过训练,加强本领。踢毽子、跳绳、跳橡皮筋……学生课间有事做。记得那时候每个班42人左右,一、二年级跳短绳,三至六年级跳长绳,每班长绳队10个男生、10个女生,男女生交叉跳,课外活动时,孩子们个个跳得满头大汗。每班都是全员参与,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比赛促进锻炼,所以冬季三条比赛在我校开展得轰轰烈烈,“等于给学生发一件棉衣”的道理就在这里。我校有一个专门的橡皮筋队参加市区级比赛,每次都是名列前茅。课外活动内容丰富了,学生就有事可做。我们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是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情绪高涨。还有呼啦圈,就是纯粹的表演。那时候全国都掀起了呼啦圈热,我们附小也不例外。每个学生上学都背一个呼啦圈,我校让师生一起参加呼啦圈表演。音乐一放,全校跟着韵律转呼啦圈,学生可高兴啦,一下课学生就玩呼啦圈。利用比赛、表演引导学生在平时课间进行锻炼。

附小“争上游”的精神传统给徐老师的印象很深刻,这种精神让附小取得了很多好成绩。无论是在武昌区还是在洪山区,附小都是名列第一。校田径队在武昌区连续三年第一名,三跳比赛也在武昌区得了名次,老师们的优质课竞赛的成绩都是很优秀的。我校在武昌区的田径运动会中,连续三年荣获冠军,其他学校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是不是请体育学院的老师来辅导了的,徐老师说不是,是我们自己通过培养和训练的。武昌区的水平非常高,我校的文化和素质也都很高,体育活动也开展得非常好。

爱生如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生从小就喜欢玩,天真活泼,玩是天性。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出发,徐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激发学生,使其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学会体育技能技巧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受益。比如,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自己我锻炼的能力,教学生如何摆臂、如何锻炼,学生可以用到以后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其他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在体育课上全部都能表现出来。比如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徐老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个球,有的球上课中途没气了,有的球气很足。有的学生拿到的球很坏的,拍不起来,有的学生就把自己的球给他,自己拿没气的球并告诉老师,请老师马上帮忙打气或换一个好球,所以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来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克服困难、集体主义精神都特别突出。平时我们发现不了的学生的优缺点在体育课上都表现出来了。徐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及时鼓励,达到了教育教学双丰收的目的。

老师说,当时有一个附中老师的孩子对体育运动很感兴趣,身体素质也很好。于是,徐老师培养他在田径队当运动员,因为他田径水平好,后来到了武汉市的少年体校去训练了两年。之后改革开放开始了,他又到高中读书,后来考上了大学。那位附中老师特地拜访徐老师说:“我们家孩子到大学了都能看出体育锻炼的好处,和其他同学不同。考试前复习紧张,晚上难免“开夜车”,别人到了凌晨一、两点就吃不消了,我家儿子却吃得消,他说没有什么很大的压力,精神没有压力,身体也没有压力。通过锻炼加强身体素质和身心发展很重要。”

老师对学生的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如灯塔一般,照亮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

 

采访手记:

听了徐老师与附小共成长的故事,我收获颇多。我清楚地看到了附小老一辈教师们的智慧与敬业,深刻地体会到附小人爱岗敬业和力争上游的精神传统是从他们那个年代传承至今的,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们对附小的那份情怀是永不褪色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的课,这既是一个教师的教学底线,也是一个教师的最高境界。”徐玉琴老师的这句话将是我教师生涯中永远的“灯塔”,激励我不断前进。我将踏着老一辈教师们的足迹,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在附小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

备注:

口述者:徐玉琴,1973——1992年在我校从事体育教学。

采访:王薇。

整理、执笔:王薇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邮政编码:430074